这群孩子们最大的不过6岁,最小的刚满2岁,如果不是他们耳朵后面的助听器,人们不会想到他们是一群有听力缺陷的孩子。
课后,在老师的带领下,13名小朋友排排队来到操场,给前来的志愿者们表演起了节目。他们围成圈儿,仔细盯着领唱老师的口型,齐声唱起《猪八戒吃西瓜》,并不时用手模仿着猪八戒的憨态,可爱的样子惹笑了一群志愿者。
孩子们在滑板上玩耍、在蹦蹦网上跳跃、在相机面前看稀奇、在草地上趴着大声笑……原来,欢乐并不曾因他们的缺陷而远离。
夏伟:买不起另一个助听器
5岁的夏伟穿着康复中心发放的围裙,模样可人。来康复中心已两年的他并不爱说话,在别的小朋友欢喜地唱歌时,他安静地站在圆圈里,捏着自己的小手一声不吭。
“他是从黄冈农村来的孩子,一个月见父母一次。”冯老师介绍,别的孩子都戴着两个助听器,但夏伟只戴了一个。
记者蹲下身,握着夏伟的小手,贴着他的耳朵大声问他:“你的愿望是什么?”小夏伟冲着记者咧嘴一笑,一字一顿地从喉咙里发出:“好好学说话。”
该校的吴琼老师介绍,13名听力障碍孩子中,有4名孩子仅戴着一个助听器。
“一个助听器要7000元,夏伟家里困难,始终都没凑齐另一个助听器的钱。”说完,吴老师把小夏伟揽入怀里。
林俐:我想说话
3岁的林俐还不会写字,只能用刚学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。
小不点的他,拿着小猫形状的许愿卡放在嘴边亲着,眯着眼睛,用含糊的声音对志愿者说:“我想说话。”
苗苗:竖着耳朵听世界
2岁的苗苗刚进中心不久,老师说,比起中心的其他孩子,她的表达能力稍差一些。
“她现在还不会说话。”冯老师介绍,苗苗的父母都是聋哑人,“好在苗苗她还有一点听力”。
这时,头发卷卷的苗苗仰头盯着冯老师。在她的世界里,竖着耳朵听,是接触外界的第一步。
“她现在只会说‘阿姨好’和‘再见’。”在冯老师眼里,小苗苗一定会慢慢学会说话的。
记者 燕松霞
2006年12月13日